研二同学对开题汇报进行演练
2017年11月24日 课题组在博观楼505进行了本学期的第7次组会,本次的组会内容如下:
首先,每个同学回顾了过去一周的工作进展。
汤明:群体认同、外群体特征对群体内疚及群体行为倾向的影响
汤明同学根据群体冲突这一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研究题目。通过梳理大量的文献首先提出社会群际关系中群里内疚的具体操作定义,然后再根据自我分类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中得出的群体认同和群体内疚二者关系相反的观点 。另外,Klein等研究发现群体认同对群体内疚不是线性而是倒“U”型的作用关系。所以汤明同学提出:是不是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对群体内疚产生影响?因为群体包括外群体和内群体,而当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内群体对群体内疚的影响因素, 即群体认同、群体责任、行为不当性评估而开展的, 实际上很多群体互动因素都可能会对群体内疚产生影响。
所以根据情绪社会信息模型和群际威胁,汤明同学提出了两个猜想:猜想一:外群体表达的情绪是否与群体认同一起对群体内疚产生影响?猜想二:外群体地位是否与群体认同一起对群体内疚产生影响?汤明同学将群体内疚的诱发情景分成被动的群际伤害和主动的群际伤害。最后列出接下来需要进行的两项研究,研究一:群体认同、外群体情绪对群体内疚及群体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二:群体认同、外群体地位对群体内疚及群体行为倾向的影响。
针对汤明同学的汇报,李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首先是问题的提出不仅要有别人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看法。其次,在研究设计中,要包括具体的实验材料,让答辩老师看出所做题目具有可操作性。最后,ppt的呈现,重点突出,理论支撑,赘述能少则少。#
龚娇:社会阶层与信任之间关系
龚娇同学根据社会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研究题目。首先对社会阶层的概念和分类进行梳理并提出操作性定义。然后,龚娇同学根据资源因素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结果差异、主客观阶层研究结果的差异,提出社会阶层与信任到底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根据勒温的群体动力学和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个体处在缺乏确定感、安全感的情况下,其对外界的普遍性信任水平和适应能力会明显下降,龚娇同学猜想不确定感可能是社会阶层影响信任的一个中介变量。根据社会阶层流动预期会对社会阶层的心理后效产生影响,龚娇同学再次猜想不公平感是社会阶层影响信任的另一个中介变量,社会流动预期调节社会阶层对不公平感的影响。
最后,龚娇同学进一步提出了实验假设和实验设计。研究一(实验1):社会阶层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二(实验2):社会阶层对社会信任的影响: 不确定感的中介作用。研究三(实验3):社会阶层对社会信任的影响:不公平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四 (实验4):社会阶层对社会信任的影响:阶层流动预期的调节作用。最后针对龚娇同学汇报演练,大家对龚娇同学所研究的社会阶层的操作定义提出质疑,在她的研究的过程中,主观社会阶层和客观社会阶层混淆。
刘福会:题目待定
根据社会背景和研究背景,福会同学认为以往有大量研究采用一种引导的方式,指导被试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做出不诚实行为。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诚实行为往往是在一定动机下个体自发做出的,因此,本研究旨在创设一种真实的场景研究个体自发做出的真实的不诚实行为。
根据理性的经济人假说提出,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除了外部经济因素之外,还有内部心理因素,因此引出内部奖励系统。而人们在进行道德行为决策时,受到内在奖励系统的制约,积极主动的去维持内在自我概念,这属于自我概念维持理论。刘福会同学根据列出了道德自我概念的注意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以往相关的间接研究,猜想:道德自我概念的启动是否确实是减少不诚实行为的原因?
刘福会同学认为道德自我概念的研究大多是在获得收益情境下进行,几乎没有在避免损失情境下研究不同自我概念的启动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有必要对在不同情境下,研究不同自我概念的启动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 于是福会同学提出研究一:不同情境下(收益、损失),不同自我概念(能力、道德)启动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易于道德合理化可以增加个体的不诚实行为,而难以合理化情景可以抑制个体的不诚实行为。所以提出研究二:在(合作、竞争)这两种情景中,道德合理性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但是自我概念的注意和道德合理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有待讨论?